一带一路”上的宗教交往之路
2017-04-26 17:30 米广弘  佛教在线

“一带一路”战略不可忽视宗教文化在沿线各国外交中的作用。“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到的国家有几十个,很多是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等不同宗教的国家。宗教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区域不仅仅是信仰问题,而是处于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核心。因此,“一带一路”可以视为一个“宗教之路带”。

宗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使中国宗教的对外交往日益增多,宗教界的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各宗教团体已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组织建立或恢复友好关系。中外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进行互访,开展学术文化交流,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友好交往将会更加频繁,海内外宗教界的交流联谊将会更加紧密。

中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办教的原则,不受境外势力的利用和支配。但这并不是孤立办教、自我封闭,而是鼓励正常的宗教对外交流,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友好交往,坚决抵制一切外国宗教敌对势力的渗透。外国宗教组织和宗教界人士只要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尊重独立自主办教的原则,均可以开展友好交往。坚持宗教独立自主的原则,关键是要支持宗教界办好各项宗教事务。这就要求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增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责任意识,提高抵御境外势力渗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发扬中国宗教的优良传统,立足民族性、增强包容性、体现时代性,形成中国宗教文化优势的对外基础。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进程中,中国宗教在开展宗教文化交流时,需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同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由于宗教极端主义的存在,导致宗教冲突、民族冲突等现象时有发生。中国宗教要注重提升对外交往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对外交往活动的规范化,创新交往模式,开拓交流渠道。要弘扬中国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共同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和宗教恐怖势力。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宗教应总结多元通和、尊重包容、平等对话、和谐共存的经验,为世界宗教树立一个和谐的榜样,作出独特的创造性贡献。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原则,全面促进各国宗教文化的交流沟通,增进理解互信,拉紧友谊纽带,将中国宗教的优秀传统与民主、法治、竞争、公平等现代理念相融合,发挥中国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使它成为政治上更有影响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的重要力量。

建设“一带一路”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需要。“一带一路”战略将有助于沿线各国通过合作来推动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理和控制分歧和争端,使各国成为和睦相处的好邻居、同舟共济的好朋友、休戚与共的好伙伴。“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各国在地理上是欧亚交通的十字路口,是中、印、欧、阿拉伯等文化板块的结合部,自古便是多元宗教文化交汇并存的区域。至今,其周边地区的民族、宗教关系问题仍然十分复杂。中国宗教积极倡导并着力推动与沿线各国形成宗教文化交流与对话机制,搭建宗教文化互鉴交流对话平台,努力消除“一带一路”上宗教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

 

关闭窗口

湖北工程学院党委统战部

电话:0712-2345389 邮箱:tzb@hbeu.edu.cn  地址:中国湖北省孝感市

Copyright © 2019湖北工程学院党委统战部 版权所有